来源:小编 发布时间:2023/07/19 15:01:57
托育园主要的照护对象是0-3岁的婴幼儿,他们正处于身体动作发展迅速、依附关系强、自主能力弱的重要发展阶段。
我们愿意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观察并交流,希望用感受和经验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面对一张白纸、一块石头,一只蚂蚁,他们自由地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为了安全和便于管理一味地限制孩子的探索行为。
那么在孩子们去自由地观察并交流时,托育园环境的安全,便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这样提供真实的一日生活的园区中,如何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呢?
我们来听听从业十五年的悉图希国际教育、富士无限品牌后勤专家王辉老师,给我们介绍富士无限是如何做的。
规则制定与内化
规则是人与人在平等相处、自由言行的过程中调节双方需求的根据,当我们起冲突,双方都不愿全盘妥协时,就需要商定规则来解决冲突;规则规范我们的言行边界,也保护我们的安全,保证我们每个人的要求都不被过度侵犯。
作为园所保育师,自然是希望孩子们能参与到所有活动中,如果当孩子选择不参与的话,他们不想参与的决定也会得到尊重。
例如:我们的不午睡小分队。
最早见到豆豆妈妈的时候,妈妈言语间就透露出对精力旺盛的豆豆午睡的担忧。妈妈意识中的进入托育园都是集体生活,中午都会强制安排午睡。但是如果豆豆中午午睡的话可能每晚至少要到11-12点才能进入睡眠状态,无论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大人的健康无疑都是一种煎熬。所以在豆豆入园第一天,我们就尝试跟她开始建立“不午睡”规则。在午睡期间教室里或者公区中有一块区域是属于我们不午睡小分队的,在此区域保育师可以陪伴着一起画画、做手工等,但是要控制声音,脚步要轻等。
随着不午睡小组的人员慢慢扩大,豆豆现在俨然是一个小组长的样子,时常提醒大家不要影响午睡的小朋友。很显然规则意识已经内化了。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托育园还会有上下楼梯约定、绘本屋公约等等,这些规则的建立和遵循是园区安全生活的前提。
与孩子保持同样的视角和节奏
在托育园里,你会发现中午就餐时间保育师和孩子是在一起坐着吃饭的,我们一起讨论美食,享受美食,同时和孩子进入同样的状态感受中,而不是转来转去监督孩子的就餐过程,让孩子把吃饭当做任务一样,产生紧张抗拒的情绪。这样做不仅能更及时的观察到孩子的状态,遇到其他紧急情况也能更好的处理,也不会打消孩子对于享受美食的积极性。
这就是我们所想要建立家园式的生活环境、共同的生活节奏,而不是成人与幼儿区别开来。只有我们和孩子保持同样的视角和节奏,才能更容易发现环境中对幼儿不安全的因素。比如桌椅的高度配备是否适合每个孩子?幼儿取餐送餐的动线有没有交叉?从而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逐步提升改善。
园区安全工作流程化管理
1、保证园区安全的环境
通过建设初期的设施设备的配备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环境中的危险。比如设置防夹手门、宝宝椅、身高适宜的小马桶、倒角设置的边角柜等等。
2、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至关重要。我们不能为了免于孩子受伤而限制孩子的行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磕小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完全避免的,正是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学习和了解自己身体的界限,帮助他们更加熟练地运用自己的身体来应对外界环境。充分运用这些“小挫折”促进孩子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能有效降低自处时的危险性。
3、能“及时出手”的人
保育师的站位尤其重要,在不同的环境和环节中,保育师之间要配合起来,灵活调整站位,确保所有孩子都在保育师的视线范围之内,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注意孩子们的行动,在危险即将发生时及时阻止,保障孩子的安全。
4、标准化流程
此外,园区的标准化管理也至关重要。安全面前无小事,基于园所的实践,我们制定了多项标准化流程,并配有对应的落地可视化标准表单。例如教职工入园确认流程、园外活动安全确认流程等,园所各岗位人员严格执行标准化流程,能够规避因人为失误等造成的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预防安全问题。
从事幼教行业十五载,我发现「看见孩子」是从教过程中最难做到的事。
「看见」是如此具有挑战性——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看见彼此,也需要付出许多耐心和觉察。
用心看见孩子,通过制定规则来规避风险,在托育园就开始内化的规则意识,使孩子们在处理“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世界”的问题时呈现出自我坚定,情绪自主,视野开放,社交力强,满满内驱力的特点。
愿这里的每一个孩子眼里充满了光芒,能认识到自己的独特,在托育园提供的真实而安全的环境中,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