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无限育儿观点 | 告诉孩子:对自己最单纯的热爱,就是好好吃饭

来源:小编 发布时间:2022/04/12 11:22:36

分享:

640.jpg

本期富士无限育儿观点,悉图希幼教发展研究院王辉老师为大家分享,通过父母参与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用餐意识和氛围、让宝宝从被动吃饭到主动对食物产生兴趣的内容。见证成长点滴,体会养育幸福,一起来看吧。

饮食,是跨越人一生的重要话题,关乎健康,也带来成长的快乐体验和治愈力量。宝宝吃奶的劲头从何而来?这可能就是对食物最本真的追求,源自一份安心和满足,以及对生长的渴望。

儿时的记忆中,每当生病不想吃饭时,妈妈就会用一口小锅,煎一个黄灿灿的鸡蛋,配上一碗热腾腾的清汤面,撒上些许葱花,它充满诱惑每次都让我胃口大开,然后再睡一觉,不适的症状就很神奇地消退了。平淡的汤面真的具有药效?回想起来,我仍然着迷于这样的画面——袅袅炊烟像捋不直的丝带缝补晚霞,鳞次栉比的房屋一一亮起,满是烟火气的饭菜味道,随微风裹挟缓缓而至......而年幼的我,得以在这样美好的画境下,拥有了平和的情绪和内心的力量,这或许才是身体能够抵御病症的原因。

多年以后,我有了更多和孩子接触的机会,其中好多看似不爱吃饭的孩子,实际上只是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他和父母都需在此刻表现出的平和和专注。好好吃饭,既要在乎如何吃、有营养的搭配,更要关注孩子当前的情绪与心情。

因此,在养育中,我特别想和大家一起思考这些问题:

·主动关心生活和饮食健康

·按时有规律地饮食

·参与到做饭和餐前活动中来

·营造温馨的用餐环境和氛围

·用心品尝饭菜的味道

基于这些思考,如何陪伴孩子好好吃饭呢?我来分享我的看法。

培养有饥饿感的孩子

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操场上,一群群奔跑嬉闹的孩子玩的痛快淋漓,与之相伴的场景肯定是午餐的光盘,即便是平日不爱吃的菜菜也会一扫而光,我们会经常调侃“来了一群小老虎”,因为有了体能消耗后的饥饿感,才会好好吃饭。

640.jpg

除了充分的体能锻炼,其实孩子的饥饿感也是需要培养的,通过定时定点喂食可形成条件反射,到了就餐时间和特定的环境,胃肠开始蠕动,消化液开始分泌,孩子就会产生饥饿感,心理上也就做好了进餐的准备。按时定点吃饭,使两餐有间隔,胃肠道能对食物进行有效地消化、吸收,胃有足够的排空时间,整个消化系统有节律地活动,既保证营养的充分消化吸收,又维持每餐旺盛的食欲。

640-(1).jpg

而父母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吃得少,会影响生长发育,要求孩子每顿饭都要吃多、吃好。偶尔一两次进餐不如意,就焦虑担忧,餐后尽力“弥补”,使孩子养成了正餐不好好吃饭,饭后小点、零食不断的坏习惯。作为成人的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的胃口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季节、天气、活动量、心情或其他生理性的变化,都会出现波动。其实孩子也一样,一两顿吃不饱不要紧,不能因为这顿没吃饱,就在正餐之间无原则“加食”,走到哪儿吃到哪儿、时时都在吃、又时时都吃不好,每次吃饭人仰马翻,跟在他屁股后面追着喂饭,大人们又急又怒又累又无奈。

640-(2).jpg

而每天适量的餐点和足够的体能活动,建立稳定的生活节奏,培养孩子们的饥饿感,在这样的环节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身体的营养,也汲取了内心的养分,这些收获支撑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添饭一小步、成长一大步

试想一下,当你去到国外或者一个陌生的餐厅,听不懂当地语言,也看不懂餐单,你想要点餐或者加餐,是不是一件很不方便的事情?

每次给孩子盛适量的饭,当孩子们想要去添饭的时候,他的心里至少要经历几个步骤: 

1.肚肚好像还没有吃饱,想要再吃一点;

2.今天这个菜菜味道不错,我想要添加这个;

3.我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4.分饭的保育师在哪里,我该怎么过去跟她说呢?

640-(3).jpg

思考过后,他需要鼓起勇气,端起自己盛食物的盘子,走到保育师面前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可以自己感知到是否吃饱,建立起跟食物友好的链接,不再需要大人追着喂饭,少吃一口,少不了什么营养,他们依然活力满满,身体棒棒。

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希望孩子吃的多一些,长得壮一些,还经常明里暗里搞对比:谁谁谁家娃吃饭吃得多好。其实食育更重要的是:把身体的自主权还给孩子。

对自己身体状态的感知和掌控,是孩子天然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自主,将来又如何心理自主,如何为其他的事情做出真实而有自己想法的判断呢?

640-(4).jpg

我们需要放下成年人事无巨细地过度关照,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的世界和需求,给予充分的信任,鼓励他们自主探索。

主动关心饮食生活和健康

在孩子们吃饭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认识到食物与生命的关系。在现代社会里,一方面,由于物流的发达,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吃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美味;另一方面,送餐服务的多途径发展,无形中让人们对于自己食物与生命的连接关系越来越薄弱。不用考虑季节,随时都可以买到各种食材。

在感恩便利生活的同时,孩子们是否了解:

“土豆是什么季节收获的呢?”

“黄瓜和番茄是夏季蔬菜吗?”

“花生和红薯是长在土里还是树上呢?“

专门设置透明的玻璃墙面,孩子们可以看到食材展示餐柜和餐点的整个制作过程,也让孩子有机会可以思考,我们的食物是哪里来的,是怎么做出来的。进而体会到食材当中所包含的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

640-(5).jpg

通过吃的体验,孩子逐步形成对健康饮食的初印象、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日常饮食生活中,孩子们在自由地体验中,就儿童发展身心特点和规律而言,幼儿食育比任何教育都更有潜力。

动画片《千与千寻》中说过:食物有很强大的治愈力量,长大至今,尝过千种滋味,返璞归真后但是真正惦念的,还是胃里踏实的存在。食欲应该是人最诚实的欲望,胃的躁动被食物及当时的情景安抚下来慢慢沉入脑海里,好好吃饭,伴随着有味道的记忆,健康成长。


网站链接

TOP